
湖北荊門城郊,子陵鋪鎮曾廟村,最近出現的大坑。(網絡圖片)
【看中國2013年09月10日訊】(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道)近年來,湖北荊門東寶區子陵鋪鎮出現至少33次大面積塌陷,塌陷面積達38萬平方米,"天坑"數十個。遍布的"天坑"導致當地農民不敢下地勞作。據悉,造成地陷塌陷的原因是持續40年挖掘地下石膏礦資源。
石膏礦採空區遍布"天坑"
據大陸媒體報道,2010年起,湖北省荊門市已出現過33次地表塌陷。荊門市北部城郊子陵鋪鎮新橋村2組入口處,還矗立有"子陵鋪鎮石膏礦採空區
地面塌陷警戒線圖"的立牌。
最近的兩次地面塌陷發生在8月20日及23日。8月20日,新橋村村民楊立香在地里採摘棉桃時,腳下地面突然裂開,楊的身子幾乎全部掉進地縫中。墜落瞬間,她抓住了地面的棉稈,才掙扎地爬了上來。8月23日,楊立香在棉花地剝棉花時,突然地動山搖,地面向北傾斜,房屋開始坍塌。以楊立香的家為中心,方圓200米範圍內,便分佈了3個"天坑"。
緊鄰新橋村的曾廟村5組村民楊安華回憶,8月20日的地陷發生時,地下傳來打雷般的"轟隆"聲,自己的玉米地也塌陷了。就在塌陷的前一天上午,楊安華還與丈夫在地里砍玉米。
正直秋收的季節,不可預知的地陷,卻讓當地農民不敢下地勞作,不得不放棄收穫。
此外,當地村民也發現,這裡的地面像個篩子,根本不蓄水。曾在當地石膏礦井當了多年裝車工人的葉光香說,"往水稻田裡抽30厘米深的灌溉水,12個小時就消失得乾乾淨淨。"
地陷頻發,農業生產環境的惡化,使得子陵鋪鎮幾乎變為無人區。但部分無以為生的農民,扔不舍放棄危險區域的耕地。這些村民表示,離開了土地,沒有打工的本領,靠什麼生活。
地陷不是天災 而是人禍
接連不斷的地陷背後,並非天災,實乃"人禍"。
據報道,當地持續40年挖掘地下石膏礦資源,使得當地出現大量不可修復的採空區。荊門市
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科長王予川解釋稱:"子陵鋪鎮採空區面積達120萬平方米。地下水的侵蝕,石膏礦支柱"遇水軟化"特性,必然引發採空區塌陷。"
當地政府雖然關閉了一些石膏礦,但地表水長期滲漏,導致採空區地下水水位抬升,採空區內的石膏頂板和支柱遭到軟化,導致頂板和支柱垮塌,從而引發地面塌陷。
去年,媒體就曾聚焦湖北荊門採礦區導致的地面塌陷問題,新華社報道稱"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相關部門已經引起重視,專家組將在地陷情況穩定後進行評估,並拿出確實可行措施對塌陷區進行土地平整,消除隱患。"
然而,在今日媒體的報道中,荊門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科長王予川卻稱對於採空區的治理,是"世界性難題,幾乎不可能實現。"只能等待採空區的自然塌陷,塌陷穩定之後再治理。